绥芬河、东宁的疫情时刻牵动着牡医人的心,对医务人员来讲疫情也意味着命令。2020年12月11日6时,接到牡丹江市卫健委通知,51人核酸采样队带防护及采样物资以最快速度赶到绥芬河市方舱医院。医院党委高度重视,杨院长和王书记齐上阵,调度车辆、搬运物资、交代布置工作、责任分工一切都在有条不紊中进行。11时由李为民副院长作领队载有51人的采样队伍到达绥芬河市方舱医院与10日到达的四名核酸检测人员汇合。 
方舱医院三楼和四楼普通病房成为采样队员的临时住处住所,午餐用完简单盒饭后,采样人 员13时到达市体院馆、锦绣城等七个采样点,完成采样近万人份,身着三级防护近10小时的 医务人员晚上22:30才返回方舱医院。脱去防护服后穿着单薄而又被汗水浸透了内衣的护士 披塑料袋御寒的感人场景被热心市民用手机记录,各大媒体转发,点赞量过百万,附属二院 医务人员成为“网红”。 
(视频截图) 随着疫情的进一步发展,12日晚20时接到通知,迅速抽调一名医生三名护士组建医疗队支援 患者救治工作,大家踊跃报名,最后决定派出有过“红区”工作经验的医护人员组成首批医 疗队,徐洋护士支援过湖北及康安医院;王冬医生、王娜护士和徐琳护士支援过康安医院, 首批四名医疗队员晚19时从方舱医院出发奔赴救治医院。 
随着流调的深入进行,采样难度逐步加大,要对一代、二代密接人员入户或者到隔离宾馆进 行鼻咽拭子采样和采血。附属二院每天要采样十余家宾馆隔离的密接人员,宾馆走廊光线极 差,戴着至少三层手套、还有护目镜和防护面屏采血难度可想而知,经验丰富的高年资护士 长们主动请缨,确保了采样工作的精准、顺利完成。护理部杨丽丽主任带领护士们在方舱医 院就地取材制作了一次性治疗盘,方便采样工作。 
东北的冬天异常寒冷,面对极其分散的采样小区,采样队员人员身着防护服乘坐大巴车满城 转,下车后还要联系社区工作人员带路,然后是逐户核对、爬楼、敲门、采样还要做好安抚 和消杀工作,这些工作对于一般工作人员来说可能不算什么,但是采样人员身穿防护服和手 术衣戴着N95和外科口罩爬楼好多人出现乏氧、头晕、呕吐等症状。由于戴着护目镜和面屏, 有些人里面还要戴着近视镜,进楼一层哈气,出门护目镜下结下了长长的冰柱。有的人积雪 路滑摔伤了,有的人手出现了冻疮,但是他们毫无怨言,第二天依然忍痛出发。 
12月16日至21日绥芬河温度达到零下20多度,伴随着凛冽寒风,体感温度异常难忍。由于深 入小区入户采样结束后没有脱防护服的室内场所,只能在上车前按照严格的感控流程脱 掉防护服并进行严格消杀,大风吹起了外层手术衣,但是每一名队员依然能遵照严格的穿脱 流程,迅速完成脱掉三级防护用品,消杀后清洁上车。19日傍晚附属二院脱防护服视频传到 网络,在极寒大风的户外这种规范的操作流程受到业内人士高度赞誉。 
(视频截图) 脱掉防护服后汗水浸透的内衣要用酒精进行消杀,室外寒风刺骨,喷洒酒精内衣后马上结 冰,但每个人都在刺骨的寒风中坚持消杀彻底、确保安全。上车后面对等候的队友们,依然 露出美丽的笑容,当时的场景让人不禁热泪盈眶。 
此次支援绥芬河时间长度超出了所有人的预判,在没带必要生活物品的前提下,面对异常艰 苦的方舱医院病房条件,为了克服困难,大家彼此鼓励。15日上午,在紧张的工作之余,为 了缓解大家的心理压力,多才多艺的护士们自编自演了正能量搞笑视频段子,体现了这支团 队的才艺和凝聚力。 
(视频截图) 没有严格的管理,就没有好的团队。为了采样能够精准、避免医务人员感染,14日和15日利 用在方舱医院休整期间,对每个人穿、脱防护服及鼻、咽拭子采集再一次进行了考核,并点 评每个人操作的不足,确保每个队员必须达标,未达标者只能做辅助工作,直到合格为止。 
清洁的驻地走廊,规范有序的临时备品间,无处不体现着这是一只训练有素、管理严谨、充 满活力的团队。近两周的采样工作中,还有无数个让人感动的画面不能在这里一一记录,但 是我知道她们都是这个冬季的最美逆行者。 
21日以来未有阳性病例检出,疫情得到有效控制。23日早,又得知有患者治愈出院的好消 息,我们每个附属二院采样人员都深感欣慰和自豪。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是一支召之 能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队伍,她们不忘医者初心、牢记人民健康之使命。面对及即将 解封的城市,我好想对你说:陪你一程,山河无恙;期待春暖花开,你我一切安好!
2020年12月23日星期三 李为民 于绥芬河方舱医院 |